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替格瑞洛治疗后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王悦; 刘倍倍; 陈蕾蕾; 王越; 田磊; 王志强; 张晓江; 陈青; 吴小凡*
来源:中国医药, 2021, 16(02): 161-165.
DOI:10.3760/j.issn.1673-4777.2021.02.001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治疗,出现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HPR)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术的ACS患者446例,均于PCI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联合替格瑞洛(90 mg/次,2次/d)治疗1个月。采用光比浊法测量腺苷二磷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聚集率≥46.0%为残余HPR。根据患者服用替格瑞洛1个月后是否发生残余HPR将其分为HPR组(45例)和非HPR组(401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病变和手术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残余HPR的影响因素。结果 HPR组患者高龄(年龄≥65岁)、糖尿病、缺血性卒中的比例均大于非HPR组[44.4%(20/45)比28.2%(113/401)、42.2%(19/45)比27.4%(110/401)、15.6%(7/45)比6.0%(24/4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2组其他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比值比=2.47,95%置信区间:1.21~5.06,P=0.01)、糖尿病(比值比=2.12,95%置信区间:1.07~4.23,P=0.03)和缺血性卒中(比值比=3.26,95%置信区间:1.20~8.86,P=0.02)是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替格瑞洛治疗后残余HP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及缺血性卒中是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替格瑞洛治疗后残余HPR的影响因素。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