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后左侧房室瓣反流的外科治疗

作者:丁芳宝; 梅举; 鲍春荣; 黄建兵; 朱家全; 张韫佼; 吴淑彬
来源: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1, 18(04): 317-320.

摘要

目的为提高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左侧房室瓣反流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其瓣膜的病理改变、手术方法的选择,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29例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后左侧房室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4~62岁,平均年龄26.5岁;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0例,Ⅲ级17例,Ⅳ级2例;曾行部分性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术18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术11例;再次手术行心瓣膜修复术17例,心瓣膜置换术12例。结果手术后早期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1例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后发生永久性Ⅲ°房室传导阻滞而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1例4岁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后不能撤离体外循环而行左心辅助56 h后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5例,失访3例,均为行瓣膜修复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14年,平均8.2年;随访14例心瓣膜修复患者,左侧房室瓣前向血流均无明显加快,10例左侧房室瓣轻微或轻度反流,1例中度反流,3例分别于再次手术后10 d、3年和6年再发左侧房室瓣重度反流,最终行心瓣膜置换术;25例患者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Ⅰ级17例、Ⅱ级6例、Ⅲ级2例;胸部X线片示:心影较术前明显缩小,心胸比率0.53~0.67(0.60±0.11);未发现远期死亡。结论对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后再发生的左侧房室瓣反流,进行及时的手术治疗,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能取得满意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 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