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以鼠伤寒沙门氏菌CGMCC 1.1190为对象,研究柠檬酸反复胁迫处理对其抗酸性、细胞膜及其膜蛋白的影响。方法:将CGMCC 1.1190分别在经柠檬酸调节到pH值为3.0、2.7、2.5的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中胁迫处理并转接12次培养后,获得3株CGMCC 1.1190的抗酸性菌株,测定了这3株抗酸性菌株的D值、菌落形态、个体形态、膜通透性、膜流动性和膜蛋白的变化。结果:这3株抗酸性菌株的D值随着酸处理次数的增加不断增大,酸胁迫的pH值越低,D值越大,菌落形态与个体形态变化越明显;与原始对照菌株相比,当这3株抗酸性菌株置于pH 2.0的强酸环境下时,其碘化丙啶染色区域的死菌比例显著降低(P<0.05),表明酸胁迫pH值越低,这3株抗酸性菌株的细胞膜对H+通透性越低;随着酸胁迫pH值的降低,CGMCC 1.1190抗酸性菌株细胞膜磷脂的熔点升高,表明细胞膜磷脂的相变温度升高,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这3株抗酸性菌株分子质量35~180 kDa范围内的细胞膜蛋白表达量增加,在135 kDa和180 kDa处均增加了特异条带。结论:随着酸胁迫pH值的降低,CGMCC 1.1190抗酸性增加,菌落变小,个体形态变长,细胞膜通透性和流动性均降低,部分膜蛋白表达量和表达种类增加,这些变化有利于其适应在酸胁迫环境下生长,提高生存能力。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