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作为科学的、合理的幸福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克服了传统幸福观的抽象性和主观性,立足于现实世界,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强调人的需要是追求幸福的内在动力,满足人的合理需要的过程是实现幸福的过程,通过对本质的完全占有和实现,最终获得幸福。幸福不仅是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更需要精神生活的充实与富足。幸福是人类追求的高级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追求幸福是人类活动的本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流动人口成为城市的新型人群,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对于整个城市的幸福指数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也是检测城镇化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城市认同是城市的稳定器,提升流...
-
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延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