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时代诉求,倒逼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在教育整体提质的浩大工程中,日常性、广泛性、大众化地构建高品质课堂,实现课堂优质均衡,应成为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基础性工程。然而,过去关于课堂提质的关注点是否投放到"广泛"与"大众"的"基础"层面,提质的效能感是否来自于日常课堂的普遍优化?引发思考的是,长期以来普遍流行而又颇受争议的"做课"现象。此现象进一步引发追问:取向于展示与竞赛的"做"课,体现了做课教师"小众"对观课教师"大众"课堂引领示范吗?促进了日常课堂质量的普遍提升吗?真正意义上的高品质课能通过聚力攻坚"做出来"吗?基于此,本刊编辑部组织"高品质课是‘做’出来的吗"的讨论,邀请高校的部分教授、专家、学者和基础教育界的一线教师、管理者与教研员,聚焦话题,进行思维碰撞、观点交流并精选其中22篇争鸣稿刊发出来,以飨学界同仁和读者。目的:厘清高品质课堂的价值、内涵及其表现,反思"做课"对日常课堂提质的作用、影响或成效、经验与误区,探索构建常规性高品质课堂或者课堂提质的引领与实践路径和策略,从而促使教育界同仁理性认知与反思,促进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