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MV)后大鼠膈肌和比目鱼肌的形态学变化, 初步探讨失用性膈肌和骨骼肌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将1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MV组, 每组8只。MV组大鼠采用控制性通气, 并维持麻醉;对照组仅麻醉大鼠, 不予MV和维持麻醉。通气18 h后取膈肌和比目鱼肌, 光镜下观察膈肌和比目鱼肌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肌纤维横截面变化, 并计算肌纤维横截面积;透射电镜下观察肌纤维超微结构改变。结果①光镜下显示:对照组膈肌和比目鱼肌纤维横截面形态规则, 细胞核分布正常, 胞质染色均匀。MV组膈肌纤维横截面较对照组缩小, 但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而比目鱼肌大体形态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②荧光显微镜下显示:对照组膈肌慢缩肌纤维横截面较小, 而快缩肌纤维横截面较大。MV组膈肌慢缩肌纤维和快缩肌纤维横截面积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μm2:1?069.00±155.24比1?297.12±331.15, 2?279.66±442.31比3?031.80±596.11, 均P<0.05);由于快缩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小更为显著, 因此MV组膈肌慢缩肌纤维横截面积占总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29.58±3.61)%比(24.35±2.48)%〕, 快缩肌纤维横截面积占总面积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70.42±3.61)%比(75.63±2.48)%, 均P<0.01〕。对照组比目鱼肌慢缩肌纤维和快缩肌纤维横截面积与MV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μm2:3?193.80±559.36比3?008.84±559.22, 3?392.86±514.56比3?594.35±651.67, 均P>0.05)。③透射电镜下显示:对照组膈肌和比目鱼肌纤维排列整齐, 明暗带界线及"Z线"清晰, 视野下未见自噬体;线粒体外膜完整, 嵴呈隔板状, 内膜内基质电子密度均匀。MV组膈肌部分肌纤维排列紊乱, "Z线"模糊或断裂, 自噬体生成数量增加, 部分线粒体肿胀, 嵴部分缺失或断裂, 基质内电子密度不均;而比目鱼肌超微结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MV 18 h能造成膈肌损伤和肌萎缩, 同时伴有线粒体损伤和自噬活性增加, 而相同时间的骨骼肌失用未造成比目鱼肌损伤和萎缩, 提示膈肌和外周骨骼肌对失用的应答反应不完全相同, 失用对膈肌的影响更明显。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