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合成伯氏疟原虫红内期融合抗原基因PbCP-2.9,在毕赤酵母真核系统中表达其产物,并进行免疫原性分析。方法选取与恶性疟原虫红内期融合抗原基因PfCP-2.9具有同源性的伯氏疟原虫AMA1(Ⅲ)和MSP1-19序列,融合形成PbCP-2.9基因。基因序列经密码子优化,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60只BABL/c小鼠均分为6组,其中蛋白免疫组3组,分别用PbCP-2.9蛋白与福氏佐剂、ISA206和IMS1312佐剂乳化后,皮下注射免疫小鼠,抗原免疫剂量20μg/只·次,注射体积200μl,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佐剂对照组3组,以PBS代替免疫抗原同法免疫。免疫前及每次免疫后1周鼠尾取血,分离血清。用ELISA和IFAT方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滴度及其与天然抗原的反应结果。结果PbCP-2.9基因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出Mr约26400的PbCP-2.9蛋白,其与抗伯氏疟原虫红内期原虫的血清能进行特异性反应;ELISA检测PbCP-2.9蛋白免疫组结果表明,福氏佐剂组第2次免疫后特异性抗体滴度为(52.62±11.26),第3次免疫后为(94.50±52.84);ISA206组第2次免疫后为(7.59±5.61),第3次免疫后为(25.60±16.92);IMS1312组第2次免疫后为(9.41±8.86),第3次免疫后为(28.92±12.98)。福氏佐剂组第2次免疫后特异性抗体滴度分别为ISA206组的6.9和IMS1312组的5.6倍(F=81.06,P<0.01),第3次免疫后分别为ISA206组的3.7和IMS1312组的3.3倍(F=13.29,P<0.01)。IFAT检测结果显示,经PbCP-2.9免疫的鼠血清与PbANKA株虫体表面抗原有阳性反应。结论PbCP-2.9基因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重组抗原免疫原性强,其免疫血清能识别伯氏疟原虫天然抗原。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