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唐宋之际乐坛的主导乐器及其组合出现了由弦向管的转变,觱篥以其优越的定调转调、领奏合奏、字声相应等性能,适应并促进了大曲摘遍及燕乐转型,取代琵琶成为宫廷和民间用乐的“众器之首”。唐宋燕乐的物质基础与艺术形态不同,唐宋歌词的诗乐关系、文本特征及歌唱方式也存在基本差异。音律尤其节拍虽在唐宋歌词中的含义与功能不同,却是贯通乐舞与诗歌的基本要素。以后世之词体界定唐代曲子,缩小了其指涉范围,破坏了其艺术体系,也降低了它的历史价值。重审和反思唐宋词一体化观念,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唐宋歌曲的艺术特征和历史定位,重新理解词的起源、令慢之变及相关词学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