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经济学评价

作者:刘宏明; 王建; 陈盛阳*
来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 20(07): 821-827.
DOI:10.14009/j.issn.1672-2124.2020.07.014

摘要

目的:探讨四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经济性。方法:收集2019年4—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南川人民医院诊疗的门诊及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500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用药方案分成A组(128例)、B组(126例)、C组(123例)和D组(123例)。A组患者服用利培酮片,维持剂量2~6 mg/d; B组患者服用奥氮平片,维持剂量5~15 mg/d; C组患者服用阿立哌唑口崩片,维持剂量10~30 mg/d; D组患者服用富马酸喹硫平片,维持剂量150~750 mg/d。四组患者的服药疗程均>6个月,收集病例资料按6个月为时间节点。观察四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并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法对四种治疗方案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A、B、C及D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8%(113/128)、89.68%(113/126)、89.43%(110/123)及88.62%(109/123),四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及D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97%(23/128)、16.67%(21/126)、15.45%(19/123)及16.26%(20/1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人均成本分别为112.23、1 858.56、1 576.86及1 087.98元,其中A组成本最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A组方案的成本-效果比为1.27,较B组的20.72、C组的17.63与D组的12.28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方案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 247.38,追加成本优势最大;而C、D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9 764.20、2 869.85,提示增加成本疗效反而降低;表明A组为最优势方案,且不受各组敏感性分析结果影响。结论:四种同药方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似,其中利培酮最经济,临床医师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药物。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