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收治的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不同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情况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等凝血指标;比较不同指标下患者1年无瘤生存率;使用COX模型研究各凝血指标与患者生存状况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病理分期和不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T、APTT、FIB及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中病理分期Ⅲ~Ⅳ期的患者及N1~N3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T、APTT、FIB和D-D水平均高于病理分期Ⅰ~Ⅱ期和N0期淋巴结转移患者。不同病理分期、淋巴结血管浸润、胸膜浸润、APTT、FIB及D-D的患者1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中病理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血管浸润、有胸膜浸润、APTT≤31.1s、FIB≤5.01和D-D≤2.21mg/L的患者1年无瘤生存率处于更低水平。APTT和FIB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年无瘤生存率的相关因素,APTT和FIB水平越高,患者生存率越低。结论凝血指标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状况有明显相关性,APTT和FIB水平越高,患者生存率越低,可进行监测,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单位
    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