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炎症标志物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入选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6例,根据收缩压(SBP)昼夜节律分为杓型组(44例)、非杓型组(56例)和反杓型组(36例),收集相关指标值,分析BPV与炎症标志物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间的关系。结果 反杓型与非杓型组炎症标志物较杓型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杓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检出率高于杓型组与非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炎症标志物、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晚间平均收缩压(nSBP)存在显著相关性(r=0.2~0.5,P<0.0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BPV负相关(r=0.2~0.5,P<0.01);白细胞介素-6(IL-6)与BPV正相关(r=0.2~0.3,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BPV、nSBP与炎症标志物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关性,提示机体通过炎症机制使血管发生相应改变继而影响血压,使血压下降率异常,促进靶器官损伤。

  • 单位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