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早在商和西周时期就有了"夏"和"华"字,周人自称"有夏",是高举"夏"这面光荣的旗帜来号令诸族归附,主要是取"夏"的大美之义。西周时期,"华"字已是人们形容非常美丽以致盛大辉煌的用词。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指文化水平高的诸侯国,亦可谓是"礼义之邦"。"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西周成王时的青铜器《何尊》铭文。魏晋时期,将"中国"与"华夏"两词融合,"华夏"之称逐渐演化为"中华"。清末以降的思想家们多以"中华"和"中华民族"自励,如梁启超、杨度、章太炎等多次讲到关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近代以来,各个民族、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无不为"中华民族"这一个庄严的称谓而自豪和骄傲。我们完全可以说,作为我国诸民族集合称谓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是各民族人民不断选择和认可的观念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