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产程新标准后产钳助产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产钳助产后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第二产程延长行产钳助产的产妇142例,观察组采用产程新标准(2013年8月后)共32例,对照组采用产程旧标准(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共110例。对产钳助产前临床资料、产钳助产发生率及围产结局进行分析;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产钳助产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采用新产程标准后因第二产程延长产钳助产的发生率显著下降(0.56%vs.1.81%,P<0.05)。产程标准是产钳助产的独立保护因素(B值-1.420,OR 0.242,95%CI 0.1310.445),而入院BMI值(B值0.492,OR 1.635,95%CI 1.0832.469)和羊水粪染(B值0.312,OR 1.367,95%CI 1.0911.711)是独立危险因素,均与产钳助产密切相关(P<0.05)。观察组产妇宫颈裂伤患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程新标准与产钳助产发生率降低有关,新旧产程标准产钳助产母儿结局无广泛影响。
-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