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针对地震前后离子浓度异常变化成因以及机理等问题,以不同条件下(温度、粒度、时间),不同岩石(灰岩、橄榄岩、花岗岩)的水-岩反应为研究对象,利用控制变量与偏最小二乘法对反应后溶液中Na+、K+、Cl-、SO■、Ca2+、Mg2+的变化进行研究,并与地震台站水化学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Na+、K+、SO■浓度分别增加到初始溶液的363%、188%、147%。粒度对溶液离子浓度的影响十分明显,随着粒度减小,岩石与水接触面积增大,Na+、K+、Cl-、SO■浓度都明显增加。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Na+、K+、Cl-、SO■浓度也出现增加的趋势。以上研究表明:水-岩反应接触面积是影响离子浓度的主要因素,含水岩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破裂,导致水-岩反应接触面积改变,可能是地震前后水化学短临异常的重要成因机制之一。
-
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