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面部空想性图片与真实面孔的加工机制的异同出发,结合国内外对面部空想性错觉的研究,探讨面部空想性错觉的加工特点及认知机制。研究结果可能表明,我们的视觉系统具有基于最小的线索快速将刺激解释为面部的倾向。视觉系统在客观物体上识别到了大致的面部结构,与大脑里的面部图示进行了错误的匹配,产生了面部相似性错觉。当个体产生面部相似性错觉时,大脑从客观物体上识别到了面孔,屏蔽了客观物体的其它物理属性,并让其进入了面孔加工通道。由此可见,面部相似性图片与真实面孔的早期加工通道很可能一致。面部空想性错觉的研究为考察社交困难和自闭症人群的面部知觉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同时也完善了面孔识别的加工理论。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