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试验旨在评估3种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对小麦秸秆体外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将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分别以0、1、3、5和7 mol/L的浓度加入到瘤胃液中,厌氧培养72 h后,测定瘤胃液的pH、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氮浓度,以及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降解性。结果 :缬氨酸、亮氨酸或异亮氨酸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挥发性脂肪酸总量(P <0.05),但无显著线性升高效应(P> 0.05)。支链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随3种支链氨基酸添加水平的升高表现为显著线性升高(P <0.05)。随着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加入,乙酸和丙酸比值显著降低(P <0.05),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 <0.05),同时随着亮氨酸添加水平的升高,丙酸和丁酸浓度显著降低(P <0.05)。与此同时,异丁酸浓度随着缬氨酸和亮氨酸添加水平的升高表现为显著线性降低(P <0.05),而异戊酸浓度随亮氨酸或异亮氨酸添加水平的升高表现为显著线性升高(P <0.05)。缬氨酸或异亮氨酸浓度在1 mmol/L时,对中性洗涤纤维的降解能力最大。结论 :添加低浓度(1 mmo/L)的缬氨酸、亮氨酸或异亮氨酸,可使小麦秸秆的体外发酵产生较高的挥发性脂肪酸。
-
单位长治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