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8年马来西亚第14届国会选举,反对党联盟希望联盟一举拿下113个国会议席,以简单多数选票史无前例地打败了国民阵线取得执政权。2013年第13届选举结束后,马来西亚两线制发生了较大变化,最终形成了14届大选国阵和希盟对峙的多角混战局面。本届大选的选前形势、国阵与希盟的选战策略,以及大选的结果与影响呈现如下特点:大选前,国阵因为实行消费税以及一马发展公司丑闻,引起了民众的极大反感;而伊斯兰党则因为与民主行动党和人民公正党产生政见分歧以及其党内变革,在选举前退出民联独立竞选;马哈蒂尔成立国家诚信党与民行党和公正党合作,他个人也成为希盟的领袖。腐败、消费税、华文教育问题成为了本届大选两大联盟争夺的焦点,相较于以往呈现出"去种族化""去宗教化"的选战态势。在选战策略上,国阵依旧采用"恩庇政治"拉拢选民,试图用重划选区的方式扩大赢面,并利用承认统考和支持"一带一路"争取华人选票;希盟则在消费税和贪腐问题上指斥国阵,提出"百日新政",表示在执政百日内会废除消费税并彻查"一马案"。2018年5月9日,大选结果陆续公布,在222个国会议席中,希盟以获得113个国会议席的优势打败国阵和伊斯兰党,这是马来西亚独立建国以来反对阵营首次获得执政权,被称为"全民海啸"。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