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构建社区脑卒中后残疾患者协同健康管理模式,并评价其管理效果。方法 2016年1—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大庆市某两个社区内经住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治疗后回归家庭的脑卒中后残疾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管理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定期家庭访视和社区健康教育,管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由协同健康管理小组对其实施协同健康管理。协同健康管理小组包括研究人员、康复治疗师、心理学专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主要采取个性化康复管理、情绪管理、信息化管理以及患者自我管理等措施。分别于管理前及管理3、6个月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家庭功能评估量表(APGAR)、社会功能活动问卷(FAQ)评价管理效果。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间、时间对MBI、SDS、GSES、APGAR、FAQ评分存在交互作用,且主效应显著(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管理3、6个月时,管理组MBI、GSES、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SDS、FA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各时间SDS、GSES、APGAR、FA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各时间MBI、SDS、GSES、APGAR、FAQ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健康管理模式可提高脑卒中后残疾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缓解抑郁情绪,改善家庭功能,并降低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有效促进了患者的全面康复,对社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