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贮藏过程中香气合成前体物质变化及其与香气成分的关系

作者:辛明; 冯锦清; 李昌宝; 孙宇; 李天宇; 易萍; 唐雅园; 李杰民; 潘达省; 何雪梅; 李丽; 李静
来源: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4): 187-195.
DOI:10.13995/j.cnki.11-1802/ts.033579

摘要

为阐明采后百香果香气合成前体物质变化及其与香气成分的关系,该文研究了常温(25℃)、低温(6℃)贮藏期间百香果亚油酸、亚麻酸、油酸、氨基酸、葡萄糖、果糖、蔗糖及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温贮藏条件下,亚麻酸、亚油酸、油酸、葡萄糖、果糖含量低于常温组,峰值较常温组分别延迟4、2、6、4 d;赖氨酸、组氨酸、脯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含量的峰值较常温组分别延迟2、6、8、2、6、8、8、2 d,说明低温条件对亚麻酸、亚油酸、油酸、葡萄糖、果糖、赖氨酸、组氨酸、脯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蔗糖含量在常温贮藏期间呈快速下降趋势(0~14 d降幅为73.21%),而低温贮藏较好维持了蔗糖含量(0~20 d降幅为8.70%)。百香果香气物质以酯类为主,低温贮藏可以维持较高的酯类物质相对含量,低温条件第20天出现峰值(69.27%)、整个贮藏期内保持在54.62%~69.27%。另外,经百香果香气合成前体物质与其香气成分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亚油酸、油酸、蔗糖、谷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对香气成分有显著的正相关,且主要与酯类、醇类香气物质关系较强。该研究为百香果采后香气品质保持及代谢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