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强度吸气肌训练对重症患者肺功能、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3年1月—2023年6月南部战区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高依赖病房、心脏外科监护室的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低强度吸气肌训练组14例及中等强度吸气肌训练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低强度吸气肌训练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20%的最大吸气压(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MIP)作为起始阈值负荷进行吸气肌训练,中等强度吸气肌训练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40%的MIP作为起始阈值负荷行吸气肌训练。训练6周后评估MIP、用力肺活量、膈肌厚度及移动度、住院时间和生活质量。结果 共40例患者完成训练,三组患者MI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力肺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膈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6),对照组膈肌移动度低于低强度吸气肌训练组(P=0.021),低强度吸气肌训练组与中等强度吸气肌训练组间也存在差异(P=0.036)。三组患者在监护室中的住院时间存在差异(P=0.034),对照组与低强度吸气肌训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9),但中等强度吸气肌训练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6)。中等强度的吸气肌训练与对照组、低强度吸气肌训练组相比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P<0.05)。结论 低强度的吸气肌训练和中等强度吸气肌训练均可以提升重症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促进患者肺康复。中等强度吸气肌训练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低强度吸气肌训练。并且中等强度的吸气肌训练可能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更明显的效果。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