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批评古文家“以文明道”“文与道俱”,修正道学家“以文载道”“作文害道”等观点后,朱熹提出了“文自道流出”的文道思想。此思想植根于朱熹的哲学理论,他在发展二程“理一分殊”观念的同时,改造了张载“气一元论”主张,通过对“道体”的重新界定,建立了“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宇宙观,不但将“道”提升到了精神实体的高度,而且在哲学思想中为“文”奠立了本体依据。然而,朱熹并未沉溺于对虚昧无住之“道”做形而上的玄思,而是回到以真实情感为内容的的经验现象界,确立了“心统性情”的心性论,将作为本体的“道”安置在作为主体的“心”中,由此通过“文与道合”的创作目标来实现“心与天合”的文化理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