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单体(FM)、D-二聚体(D-Dimer)以及纤维蛋白原定量(FIB)等凝血指标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不同治疗方案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正常孕晚期女性为正常妊娠组(n=40)和GDM患者(n=74),其中50例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GDM非药物组),24例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GDM胰岛素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三组患者研究指标的差异,采用LSD-t检验和Bonferroni校正进行两两比较;并观察不良妊娠结局患者凝血特征。结果 正常妊娠组、GDM非药物组和GDM胰岛素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051,H=4.368,F=0.021,均P>0.05);FIB(4.24±0.66 g/L,4.57±0.71 g/L,4.22±0.58 g/L), D-Dimer[0.32(0.30,0.45)mg/L,0.49(0.32,0.73)mg/L, 0.34(0.21,0.45)mg/L],FM [3.44(2.82,5.08)mg/L,4.53(3.44,12.99)mg/L,4.61(4.10,6.23)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47,H=9.194,8.968,均P<0.05)。两两比较显示,正常妊娠组FIB和FM水平低于GDM非药物组(t=2.429, U=2.627,均P<0.05),GDM胰岛素组FIB和D-Dimer水平低于GDM非药物组(t=2.102,U=2.665,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妊娠组、GDM非药物组和GDM胰岛素组患者FM正常率(FM≤6.0 mg/L)分别为80.00%,60.00%和78.30%;高血栓发生风险率(FM≥35 mg/L)分别为7.50%,12.00%和4.17%; D-Dimer正常率(D-Dimer<0.23 mg/L)分别为12.50%,6.00%和20.83%。临床结局方面,出现不良妊娠结局患者FM和D-Dimer均高于血栓风险界值。结论 FM, D-Dimer和FIB联合使用可有效反映GDM患者不同治疗方案下凝血功能的差异,具备预测不良妊娠事件的潜力,且FM作为孕期血栓风险标志物的临床价值优于D-D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