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SD方法比较中美物种对铜的敏感性差异

作者:赵天慧; 周北海; 方怡向; 陈程; 王颖; 穆云松
来源:环境科学研究, 2014, 27(08): 873-880.
DOI:10.13198/j.issn.1001-6929.2014.08.09

摘要

基于无机铜(以下简称铜)对中、美淡水水生动物的毒性数据,构建了中、美水生动物对铜的SSD(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比较了中、美物种的HC5(hazardous concentration at 5thpercentile of the species,保护95%以上物种的浓度水平)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在HC5下,中国的水生动物对铜的敏感性排序为节肢动物>非节肢动物>鱼类,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而美国不同物种对铜的敏感性排序为非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鱼类,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根据铜短期暴露的HC5对中、美物种敏感性进行比较可知,中国鱼类、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敏感性均大于美国相应物种;而中国非节肢无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均小于美国相应物种.研究所选的美国全部物种对铜的敏感性略高于中国物种,但二者仅相差0.52μgL.除非节肢无脊椎动物外,中、美水生生物对铜的SSD敏感性分布均未见显著差异.因此,在推导中国水质基准时应注重考虑敏感性物种(如节肢动物).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