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聚焦于政府退隐、企业退却、家庭退让以及中间替补效应,本文系统分析和深入检视了宏观的经济社会变革及微观的家庭转变与托儿所体系消失之间的关系,试图建构诠释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托儿所体系消失的“供给-需求”理论分析框架。托儿所体系的消失并非简单的市场自发的逻辑秩序或内在动力之结果,而是深受这场变革中各方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多维政策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制度与结构因素的互动性的影响,呈现出前因后果杂糅的历史深刻性与复杂性。政府支持下的企业改制剥离了“从摇篮到坟墓”的职工福利和待遇给付,托儿服务供给全面撤离,而更具安全性的公立机构的撤退、子女数量的减少和以“以质量换数量”的主观诉求,推动家庭被动或主动降低对社会托儿服务的需求;制度与结构空间的变革和家庭诉求的转变带来社会关系的嬗变,调节供需失衡矛盾。多重要素同步或先后交叠交织与博弈,共同导致了托儿所体系的消失。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