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TI的早期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脑结构网络拓扑属性分析

作者:苟露斌; 张维*; 郭大静; 李传明; 钟维佳; 周治明; 石新琳; 陈婷; 孙冬
来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8, 40(22): 2087-2092.
DOI:10.16016/j.1000-5404.201805139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伴抑郁患者脑结构网络的拓扑属性变化。方法纳入PPMI数据库中84例早期原发性PD患者,其中帕金森病伴抑郁(depression in PD,d-PD)患者28例,帕金森病不伴抑郁(no depression in PD,nd-PD)患者56例,分别进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和T1加权(T1WI)结构成像扫描,构建每个患者的FA加权脑结构网络,采用图论方法分析脑结构网络全局的和节点的拓扑属性,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全局属性、节点属性与GDS-15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nd-PD患者比较,d-PD患者脑结构网络的全局效率和局部效率明显降低,并与GDS-15评分呈负相关(P <0. 05);特征路径长度明显增加,与GDS-15评分呈正相关(P <0. 05);两组患者均为小世界网络,但两组间小世界属性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GDS-15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 0. 05)。d-PD患者前额皮质、楔前叶、海马、基底神经节以及小脑部分脑区的节点度明显低于nd-PD患者(P <0. 05,FDR校正),除右侧眶部额中回及右侧丘脑外,上述节点的节点度与GDS-15评分呈负相关(P <0. 05)。结论 d-PD患者存在脑结构网络拓扑属性的异常,并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相关;前额皮质、楔前叶、海马、小脑等在d-PD的神经病理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