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严重影响劳动者健康。国内研究多围绕职工个体特征因素展开分析,而作为工作相关疾病,WMSDs可能存在工作机构的聚集性。[目的]从个体和机构两个层面分析WMSDs的发生情况,从而为防控职工WMSDs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2014年从杭州市参加职业体检的单位中选择代表行政管理、教育、机械制造、电力、化工、商业、卫生等行业的16家机构所有在职体检职工进行北欧肌肉骨骼量表调查,病例定义为研究对象曾经发生颈、肩、上背、肘、下背、腕/手、臀/腿、膝、踝/足9个部位中的任何部位出现持续疼痛、剧痛或不适的症状超过24 h者。采用自填式问卷。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和劳动类型的WMSDs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WMSDs发生率随年龄、工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的变化趋势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利用MLwi N2.0软件,以机构为水平2单位,职工为水平1单位,以是否发生WMSDs为应变量,建立肌肉骨骼疾患的两水平logistic模型。[结果 ] 1 686名在职职工WMSDs发生率为50.1%(95%CI:47.7%~52.5%),不同机构WMSDs发生率不同(χ2=68.85,P <0.01)。男性职工WMSDs发生风险是女性的2.35倍(χ2=51.63,P <0.01),工龄≥20年的职工发生风险是工龄<20年职工的1.32倍(χ2=5.00,P=0.03),家庭人均月收入≥1 500元/月的职工发生风险是<1 500元/月的职工的1.38倍(χ2=7.69,P <0.01),未婚职工的发生风险是2已婚职工的0.68倍(χ2=7.21,P <0.01),脑力劳动者发生风险是脑体混合劳动者的1.35倍(χ=4.49,P=0.03)。水平2单位随机效应在零模型中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4),而在纳入个体特征的两水平logistic模型中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29,P=0.13)。[结论 ]职工WMSDs发生率较高。两水平logistic模型分析显示,男性、已婚、型等个体特征是≥20年工龄、高收入、脑力劳动类WMSDs的危险因素,提示有这些属性的人群应是WMSDs防控重点关注的对象。基于现有样本研究,职工WMSDs表现在机构水平的聚集现象可能是因为某些个体特征在机构间的聚集性所致。
-
单位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