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应用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症状辨识工具,探讨不同骨量人群中医症状特点分布,为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中医辨识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招募受试者,收集受试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症状辨识问卷结果,录入建立数据库,采用卡方检验对中医症状发生频率进行比较,分析不同骨量人群中医症状分布差异。结果 对符合标准的293例受试者的资料和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其中骨量减少124例,骨量正常137例,骨质疏松症32例。(2)其中腰膝酸软(40.32%vs 27.74%)、身高变矮(52.42%vs 36.50%)、下肢拘挛(35.48%vs 17.52%)、倦怠乏力(29.84%vs 18.25%)、多梦易惊(27.42%vs 14.60%)、失眠(37.10%vs 21.90%)、耳鸣(31.45%vs 17.52%)、健忘(54.03%vs 32.85%)、口燥咽干(39.52%vs 25.55%)、视物模糊(45.16%vs 29.93%)、目睛干涩(43.55%vs 27.74%)共11个中医症状在骨量减少组中出现的频率较骨量正常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腰膝酸软(40.32%vs 56.25%)、畏寒(40.32%vs 56.25%)、耳鸣(31.45%vs 46.88%)、腰痛(48.39%vs 62.5%)、目眩(23.39%vs 37.5%)、发脱齿摇(29.84%vs 43.75%)、多梦易惊(27.42%vs 40.63%)、目睛干涩(43.55%vs5 6.25%)、夜尿多(21.77%vs3 4.38%)、纳呆(8.06%vs 18.75%)、足跟痛(14.52%vs 25.00%)、手足烦热(15.32%vs 25.00%)、毛发枯槁(6.45%vs 15.63%)、周身痛(19.35%vs 28.13%)、易怒(25.81%vs 34.38%)、体重减轻(8.06%vs15.63%)、背痛(37.9%vs 43.75%)、遇寒痛甚(37.9%vs 43.75%)、头晕(25.81%vs 31.25%)、下肢拘挛(35.48%vs 40.63%)、下肢困重(33.06%vs 37.50%)、健忘(54.03%vs 56.25%)、面黄肌瘦(4.03%vs 6.25%)、肢体麻木(17.74%vs 18.75%)共25个中医症状在骨量减少组中出现的频率较骨质疏松症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气短(20.97%vs 46.88%)在骨量减少组中出现频率较骨质疏松症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骨量人群发生的中医症状频率和频数不同,且在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到骨质疏松症的不同人群中呈现中医症状逐渐增多的趋势,可以用中医症状来辨识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症状辨识工具对筛检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具有一定价值。
-
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贵州中医药大学; 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