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i-p63E基因在果蝇睾丸生殖干细胞微环境中的功能研究

作者:周美云; 郑倩雯; 栾晓瑾; 颜一丹; 陈万银; 王敏; 谢冰; 乔晨; 方杰; 于骏; 陈霞*
来源: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9, 32(04): 346-351.
DOI:10.16571/j.cnki.1008-8199.2019.04.003

摘要

目的 Ubi-p63E基因是否调控精子发生和肿瘤形成过程还尚不清楚。文章讨论Ubi-p63E基因在果蝇睾丸生殖干细胞(GSCs)微环境中对GSCs的影响。方法利用UAS-Gal4系统实现果蝇睾丸细胞特异性敲减。实验分为对照组(W1118品系果蝇),nos>Ubi-p63E RNAi组(早期生殖细胞中敲减Ubi-p63E基因)和tj>Ubi-p63E RNAi组(包囊细胞中敲减Ubi-p63E基因),利用生育率测试观察雄性果蝇的生育能力。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雄性果蝇睾丸在GSCs微环境中的作用。结果生育率测试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生育率(97.26%)相比,nos>Ubi-p63E RNAi组(0)和tj>Ubi-p63E RNAi组生育能力(4.12%)明显降低(P<0.01)。光镜下观察,与对照组相比,nos>Ubi-p63E RNAi组和tj>Ubi-p63E RNAi组睾丸形态明显异常,长度分别为对照组的22.77%、18.86%,均出现小睾丸的表型。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睾丸比较,tj>Ubi-p63E RNAi组正常睾丸形态消失,且出现较多异常的细胞团块,这些细胞团大多为Vasa阳性细胞。结论 Ubi-p63E基因在果蝇睾丸GSCs微环境中影响GSCs的维持,并可以通过包囊细胞影响GSCs的分化过程,最终导致生殖细胞肿瘤的形成。

  • 单位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