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甘肃徽县大石湾钴锰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云台-迷坝成矿带东段,矿体赋存于上志留统卓乌阔组第4段灰岩夹硅质岩建造、灰岩-硅质岩建造2套含矿建造中。为进一步指导该地区的找矿工作,通过开展大石湾钴锰矿区建造构造专项填图,结合探槽揭露和老硐编录,分析建造构造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对地质特征、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改造型钴锰矿。研究结果表明,卓乌阔组第4段硅质岩与灰岩接触带(硅钙面)为主要赋矿空间,其次为灰岩-硅质岩建造中层间断裂带。主要控矿构造方向为近EW向;矿床的成矿具有多期次的特点,与多期次的构造运动相对应;加里东晚期是该矿床最主要的初始富集成矿期,印支期是该矿床一个重要的构造期,该期近EW向的挤压逆冲推覆构造对原始沉积层进行叠加改造;燕山期NE向、NNE向压扭性断裂对早期含矿地质体截切错动,并为后期钴锰再次淋滤富集提供了有利空间,为成矿期后构造单元,控制钴锰最终成矿的赋存状态。

  • 单位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