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二级预防用药与血小板功能相关性的观察研究

作者:聂小燕; 刘健; 扶宇; 李俊蕾; 覃思蓓; 梁广楷; 陈敬; 周沛; 熊玮珏; 王伟民; 史录文
来源: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8, 26(02): 80-86.
DOI:10.3969/j.issn.1004-8812.2018.02.005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且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患者联合使用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及其与血小板反应性的关联性。方法纳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176例,住院期间用血栓弹力图检测患者血小板反应性,检测氯吡格雷药理作用主要效应基因CYP2C19多态性,详细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带药品种与使用情况、临床特征。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二级预防用药率与血小板反应性的关系。结果 17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率为94.89%、β阻滞药使用率为80.68%;氯吡格雷用药后血小板抑制率平均为(45.33±28.78)%,出现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HTPR)患者66例(37.50%)。在校正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以及其他临床特征干扰后发现,住院期间使用β阻滞药患者比不使用者血小板抑制率显著增高,HTPR风险显著降低(72.73%比85.45%,OR 0.18,95%CI0.060.53,P=0.002),而其他药物使用率与血小板反应性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药物因素和基因多态性因素之外,吸烟、疾病表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置入支架长度对HTPR风险有显著影响。结论β阻滞药与氯吡格雷用药后血小板反应性显著相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