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教学目标(1)根据诗歌意象,找出本诗中"不同寻常"的儿童形象。(2)结合诗歌内容,探究不同寻常的"群童""娇儿"形象之下的深意。(3)联系自身经历,体悟"不同寻常"的背后,诗人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教学过程1.设疑导入,引出课题教师活动预设:一提到儿童,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天真烂漫、幸福快乐。无数文人墨客用他们的才情尽情赞美着儿童,于是我们在诗歌中看到了这些常见的儿童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