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不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池塘养殖系统养殖期间水-气界面CO2通量及其环境影响因素,以凡纳滨对虾池塘单养系统(L)和凡纳滨对虾-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池塘综合养殖系统(低密度硬壳蛤LM-L、中密度硬壳蛤LM-M、高密度硬壳蛤LM-H)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逐月监测了养殖期间(5—9月)池塘的水-气界面CO2通量,分析了CO2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1)对虾单养系统养殖期间水-气界面平均CO2通量为-12.66 mg·m-2·h-1,整体表现为CO2的汇;(2) LM-L、LM-M和LM-H综合养殖系统养殖期间水-气界面平均CO2通量分别为-16.02、-16.48和-36.70 mg·m-2·h-1,整体表现为CO2的汇,随着硬壳蛤放养密度的增加其碳汇能力增强;LM-H系统的CO2通量值显著低于L、LM-L和LM-M系统的CO2通量值(P<0.05);(3)4种养殖系统水-气界面CO2通量与水体溶解氧浓度、叶绿素a含量和净初级生产力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水体净初级生产力是影响对虾养殖系统水-气界面CO2通量的关键驱动因子。以凡纳滨对虾-硬壳蛤综合养殖系统平均CO2通量为基准,推算出在养殖期间每公顷该系统可以吸收626.75 kg CO2。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凡纳滨对虾池塘养殖系统在养殖期间均表现为碳汇,随着硬壳蛤放养密度的增加,水-气界面CO2的碳汇能力逐渐增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