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浓度监测调整剂量(MPA TDM)与固定剂量(fixed-dose, F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差异,进而明确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 MPA)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的必要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linical trials. gov,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12月。2名作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合并数据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项研究,包括6项随机对照研究,3项队列研究,共涉及2 330例患者,研究总体质量较好。Meta分析结果表明,有效性方面,MPA TDM组显著降低了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风险[N=2, RR=0.63, 95%CI(0.41, 0.96),I2=59%],但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不稳定。2组在治疗失败、经活检证实的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丢失及MPA中断治疗等有效性指标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MPA TDM组显著降低了感染的发生风险[N=2, RR=0.52, 95%CI[0.33, 0.81],I2=0],增加了白细胞减少[N=5, RR=1.21, 95%CI(1.01, 1.45),I2=63%]及贫血[N=4, RR=1.15, 95%CI(1.02, 1.30),I2=0]的发生风险,但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不稳定。两组在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血小板减少、腹泻及恶性肿瘤等不良事件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MPA浓度监测,可能会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及感染的发生风险,但可能会增加白细胞减少及贫血的发生风险。结合定性评价,在移植初期、减少激素用量的患者群体中倾向于开展TDM可能利大于弊,但仍需除外监测方法、监测指标等混杂因素、规范浓度监测标准后进一步分析TDM获益。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