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梳理中国铁路发展和投融资政治经济环境演化,试图分析不同阶段铁路建设与多层级国土空间发展的关系演变。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建立及融入全球化进程,铁路发展事权下移,中央和地方在铁路建设目标和利益导向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决定了铁路投融资结构、线路安排和站点区位选择,影响了铁路发展的空间效应。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建设与国土空间发展关系可分为4个阶段:铁路建设适应国土空间发展(1949―1978年)、铁路建设滞后国土空间发展(1978―2004年)、铁路建设追随国土空间发展(2004―2013年)、铁路建设引领国土空间发展(2013年至今)。各时期铁路发展主体、建设模式及其空间效应有显著差异,呈现出从建设普通铁路以满足区域物质运输、人口流动,到规划高铁来引领多尺度空间重构的发展趋势。近10多年来高铁建设成为铁路发展的主要形式,形成了以中央为主导的国家骨干网为基础,推动国家级发展轴线与城市群建设;以省市政府为主导的城际网络为基础,推动都市圈和同城化发展的多层级格局。展望未来,高铁建设需要加强站点与城市空间的协同发展,提升高铁效应在不同尺度的相互作用,进而推动空间协调发展。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