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港口是“一带一路”物流体系的重要支撑和关键节点,本文基于我国“一带一路”沿线16个枢纽港口2015—2020年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Super-SBM(Slacks-Based Measure,基于松弛变量的度量)模型,对16个港口的物流效率进行实证测算。研究结果显示:(1)第一阶段各港口的效率值差距较大,只有青岛港、深圳港以及日照港的综合超效率值始终大于1。在第二阶段,通过SFA回归进行投入调整后,第三阶段实证显示我国“一带一路”沿线港口综合超效率值整体偏低,只有青岛港实现有效前沿面,广州港、天津港等港口的综合超效率处于领先位置。(2)青岛港、深圳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日照港等港口的技术效率在3个重点监控年份都大于1,水平较高。(3)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动态测算结果显示,除2019—2020年外,其余时期港口的平均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均达到有效。

  • 单位
    北京物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