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先秦儒家三个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对于"人"的思考和探讨,赋予了先秦儒家美学一种主体性维度。但由于对"人"的认识、理解和界定的不同,使他们对审美主体的追求呈现不一样的形式和样态,从而在深层意义上具有不一样的审美内涵。孔孟通过强调审美主体的自律与自觉,实现个体人格的精神自由;荀子虽然也强调个体人格的道德完善,但他更强调欲望满足的合理化,从而将一个向内完善的情感主体转变为一个向外求索的理性主体。然而,如果没有人性基础、情感支持,单纯依赖理性而达到人的自我超越,在进一步凸显先秦儒家美学的主体性维度的同时,这一审美主体也有可能蜕变为一种工具理性和符号化的形式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