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HBV感染的家族聚集性及临床预后分析

作者:叶俊钊; 吴艳琴; 李睿; 李韶丰; 钟碧慧
来源: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6, 32(07): 1305-1309.
DOI:10.3969/j.issn.1001-5256.2016.07.018

摘要

目的对HBV感染高发区——广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家族聚集流行特点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6年4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炎门诊就诊的CHB患者,调查患者人口学基本特征、其亲属HBV标志物结果、患者HBV相关指标、肝脏生化指标及肝脏彩超、CT或磁共振成像。以至少2名具有亲缘关系成员诊断慢性HBV感染定义家族聚集,比较家族聚集组及非家族聚集组的临床特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家族聚集方式与子代感染HBV、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病风险。结果共1096例家族史明确的CHB患者纳入研究,家族史阳性者569例,即家族聚集率51.9%。按年龄划分为1630岁,3145岁和46岁以上分层分析,家族史阳性组与家族史阴性组3个年龄层诊断肝硬化的比例依次为2.1%、11.5%、35.6%和2.7%、5.7%、38.5%,家族史阳性组患者在3145岁诊断肝硬化的比例明显高于家族史阴性组患者(χ2=5.71,P=0.02)。聚集模式以同胞感染(30.2%)和母亲-子女感染(34.4%)最多见。父母均感染[比值比(OR)=8.18,95%可信区间(95%CI):5.2412.75]、母亲单方感染(OR=4.60,95%CI:3.695.74)和父亲单方感染(OR=2.77,95%CI:2.113.63)均与子代感染HBV有关,不同家族聚集模式并非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危险因素(P>0.05),但父母均感染(OR=8.5,P<0.01)可能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广州地区CHB感染具有高度家族聚集性,CHB家族史阳性患者可能更早发展为肝硬化。同胞感染和母亲-子女感染是最主要的家族聚集方式,家族聚集模式与子代感染HBV及肝癌发病相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