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改善轻、中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瑶; 安东侠; 谢小华; 余启军; 苏文月; 吕佩源; 董艳红*
来源: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23, 30(02): 96-103.

摘要

目的 使用脑电近似熵(approximate entropy, ApEn)和Lempel-Ziv复杂度(Lempel-Ziv complexity, LZC)及认知量表评估轻、中度认知障碍患者进行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 选择97例主诉记忆力下降并确诊为轻、中度认知障碍的患者,进行为期10 d的以“意念力游戏”为主题的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根据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度认知障碍组(25分≤MMSE≤28分)和中度认知障碍组(10分≤MMSE≤24分),并在训练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ADAS-cog)评估,分析比较训练前后MMSE、MoCA、ADAS-cog评分。97例患者均在入组时及10 d后于静坐闭目状态下记录8 min时长的16导联的脑电信息,由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对脑电信号进行非线性测量以获取ApEn和LZC,计算认知训练前后16个导联ApEn和LZC的变化值,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法将数据转变为图形,较为直观的观察该认知训练对于不同脑区的作用。结果 认知训练10 d后,轻、中度认知障碍患者MMSE、MoCA、ADAS-cog评分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认知训练10 d后,轻、中度认知障碍患者各脑区脑电信号ApEn、LZC均较前显著增加(P<0.01);根据97例认知障碍患者训练前后16个导联的ApEn、LZC差值(即△ApEn训练后-训练前、△LZC训练后-训练前)所得聚类分析树状图和三维主成分因子分析图显示,10/20国际系统16导联中的Fp1、Fp2、F7、F8导联(双侧额极、前颞区)在第1、2、3个公因子上均有较高的载荷(即更接近于1),且此4个导联之间距离较短,表明此4个导联ApEn、LZC变化趋势更具有一致性且较为突出。结论 “意念力游戏”认知康复训练可以提高中老年轻、中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脑功能状态,改善其总体认知功能。脑电信号ApEn、LZC作为脑功能评价的客观指标,观察到Fp1、Fp2、F7、F8导联(即双侧额极、前颞区)可能是对该康复训练较为敏感的区域。

  • 单位
    神经内科; 河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