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京津冀血站血液检测前标本质量控制情况,探讨检测前标本质量控制策略的差异对血液质量的影响,为实现京津冀血液检测质量同质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京津冀三地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简称血站实验室)检测前标本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调查,包括真空采血管的厂家规格和应用情况、标本采集数目和用途、核酸标本采集后处理方式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5家血站采用的血清学真空采血管来自9个厂家规格均为5 m L,核酸真空采血管来自3个厂家规格为5 m L和8 m L; 13家血站采集2管标本,1管标本用于血型、ALT和ELISA检测,1管用于核酸检测,另外2家血站采集3管标本; 13家血站采集核酸标本后4h内离心,另外2家中1家仅部分核酸标本4h内离心,1家全部核酸标本4—8 h内离心; 13家血站采用全自动或半自动方式对核酸标本进行前处理,另外2家为手工方式处理。结论京津冀15家血站血液检测前标本处理过程和质量控制机制存在差异。血清学真空采血管应用厂家较多但只有1种规格,核酸真空采血管应用厂家较少但有2种规格;在采集数目和用途上13家血站相同,2家不同;在核酸标本采集后的处理方式上,13家血站能达到4h内进行离心,2家达不到,13家血站采用自动、半自动方式处理核酸标本,2家为手工方式处理。因此需进一步分析以上差异对京津冀各个血站实验室血液检测质量带来的影响。为推进京津冀血液检测质量同质化提供基础数据。
-
单位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