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晚清以降的一系列语文变革运动,大体不出“言文一致”以汉字表音的原理。过往多认为这一原理源自表音文字的论说体系,但实际上,清代考证学革命中“声音”的兴起与关于“语言”的自觉意识,同样是一条不可忽视的自生脉络。透过回溯性地梳理清代考证学中的语言文字关系,尤其是戴震确认的“语言与韵书互异”之原则,实已渐出考证学的范围,成为日后“言文一致”运动中不可忽略的“内在理路”,启发了如章太炎等人有关汉语言文字的新观念。本文认为“言文一致”作为一种来自外部的语言文字机制,尽管催生出了近代语文变革运动中不同的“总问题”,但实际上却仅成为激励“文体递变”的一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