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香连化浊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GEO数据库筛选出基因芯片数据集,基于GEO2R工具、GeneCards数据库获得CAG增殖相关差异基因。采用Metascape平台对CAG增殖相关差异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寻找与CAG相关的生物过程及重要信号通路,并进行动物实验验证。70只Wistar大鼠,随机抽取14只作为正常组进行常规饲养,其余56只大鼠采用“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饥饱失常+水杨酸钠”联合造模法制备CAG模型。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摩罗丹组和香连化浊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摩罗丹组大鼠给予摩罗丹溶液1.4 g/(kg·d)灌胃,香连化浊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香连化浊方溶液36、18、9 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0.01 ml/g灌胃,各组均每日1次,连续60天。HE法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胃黏膜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blot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 (p-ERK1)、原癌基因(c-myc)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胃黏膜组织EGFR、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 (ERK1)、c-myc mRNA表达。结果 最终得到45个CAG增殖相关差异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可影响正向调控细胞因子的产生、正向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反应、调节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死亡等,涉及与癌症通路、MAPK信号通路、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分化等多个信号通路。HE染色可见各给药组大鼠胃黏膜厚度、固有层腺体排列状态、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等方面较模型组均有改善,其中以香连化浊方高、中剂量组效果最佳。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后,线粒体结构恢复,内质网肿胀减轻,以香连化浊方高、中剂量组效果较为显著。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EGFR、p-ERK1、c-myc蛋白及EGFR、ERK1、c-myc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香连化浊方高剂量组胃黏膜EGFR及c-myc、摩罗丹组c-myc、各给药组p-ERK1蛋白表达降低,各给药组EGFR、ERK1、c-myc mRNA表达亦明显降低(P<0.05);与摩罗丹组比较,香连化浊方低剂量组c-myc蛋白表达明显升高,香连化浊方高、中剂量组EGFR、c-myc mRNA表达降低,香连化浊方高、低剂量组ERK1 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 香连化浊方治疗CAG可能机制是调控胃黏膜组织EGFR/MAPK/ERK信号通路,阻断细胞异常分化、增殖,从而减轻CAG胃黏膜组织损伤。
-
单位河北省中医院; 河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