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82例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血液、痰液、尿液、分泌物或灌洗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统计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观察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82例患者分离出的8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呼吸内科和重症监护室占比最高,分别为25.61%和20.73%,其次依次为神经外科(17.07%)、神经内科(12.20%)、骨科(8.54%)、急诊监护室(6.10%)、其他科室(8.54%)。在13种抗菌药物中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高,均在20%以上;对妥布霉素、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均在10%以下。此外,13种抗菌药物中头孢他啶、氨曲南和左氧氟沙星使用强度(AUD)最高,大约在(10.04~10.59)DDDs/100人/d,头孢吡肟、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AUD最低,大约在(1.50~3.55)DDDs/100人/d。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间整体AUD呈上升趋势;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和第四代头孢类药物在研究期间整体AUD呈下降趋势;而其他类型的抗菌药物AUD则无明显变化。经相关性分析,仅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的AUD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呈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89、0.642,均P <0.05);其他类型的抗菌药物AUD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值在-0.061~0.126,均P> 0.0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AUD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特别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其AUD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之间呈正相关性,因此需重视对抗菌药物的管理,综合考虑病菌监测数据及药敏试验结果等因素慎重选择抗菌药物,以此降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