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位改变模式对青年人和中年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刘芳; 曲晟; 薛凯文; 查甫兵; 陈妙玲; 周明超; 黄宇涛; 王玉龙*
来源: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1, 43(05): 438-442.
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1.05.014

摘要

目的观察70°倾斜站立和0°~70°重复体位改变对青年和中年健康受试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中年受试者24例设为中年组, 健康青年受试者23例, 设为青年组。2组受试者均完成静态70°倾斜站立位和0°~70°重复体位改变两种体位改变, 每种体位测试时间为10 min, 测试前、中和后均平卧休息10 min。使用无创运动心排和血压计记录2组受试者休息位、静态70°倾斜站立位和0°~70°重复体位改变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静态70°倾斜站立位时, 2组受试者的HR较组内休息位均显著增高, 且青年组静态70°倾斜站立位时的心率(HR)为(84.0±9.5)bpm, 显著高于组内0°~70°重复体位改变和中年组同体位, 而中年组静态70°倾斜站立位时的HR则显著高于组内0°~70°重复体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静态70°倾斜站立位和0°~70°重复体位改变时的SV则显著低于组内休息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受试者在静态70°倾斜站立、0°~70°重复体位改变的DBP与组内休息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中年组3种体位下的DBP均显著高于青年组同体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受试者在休息位、静态70°倾斜站立位、0°~70°重复体位改变时, 男性受试者的每搏量(SV), 心排出量(CO)和收缩压(SBP)均显著高于女性同体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改变时, 青年人主要表现为心率增加, 中年人则表现为SV降低。0°~70°重复体位改变相对于70°倾斜站立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 相比之下是一种更安全稳定的训练方法, 但长期干预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