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对大鼠颌面骨和外周骨创伤后骨改建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周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唑来膦酸(80μg/kg)和PBS。用药两周后,在全麻下拔除一侧上颌第一磨牙,并在同侧胫骨近心端制备骨缺损,缝合创口,继续用药至术后1、4和12周后分批处死,分离并收集骨组织样本。Micro-CT分析各组骨缺损区新骨形成情况。HE和Masson染色分析骨缺损区软组织愈合情况、新骨形成情况、有无炎症反应和死骨形成等。ELISA法检测骨改建过程中关键因子RANKL和OPG的表达。结果 Micro-CT结果显示,实验组拔牙创表面高低不平,中部浅凹处可见游离的死骨片,而对照组拔牙创新骨形成区域与周边骨质均匀连续,进行了正常的生理性骨改建。实验组胫骨缺损区愈合,骨皮质完整连续,较对照组厚且致密,骨松质内的新生骨亦明显较对照组排列紧密。术后4周和12周,实验组胫骨BV/TV值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实验组颌骨BV/TV值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染色显示,实验组颌骨拔牙创黏膜未愈合或延迟愈合,未愈合的黏膜下方可见暴露骨坏死,骨质出现不同程度的硬化,且周围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为典型的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BRONJ)组织病理表现。对照组颌骨拔牙创上皮正常愈合,覆盖创面,拔牙窝进行了正常的生理性骨改建。实验组胫骨骨缺损已愈合,骨皮质较对照组增厚,新骨生成和骨改建速度较对照组快,松质骨内新生骨小梁数量和密度亦较对照组增高。细胞因子检测显示,实验组颌骨RANKL/OPG比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胫骨RANKL/OPG比值则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 唑来膦酸抑制大鼠颌骨拔牙后骨改建,引起颌骨BRONJ样病变,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鼠外周骨骨创后骨改建。RANKL/OPG值可能在BRONJ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单位
    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上海市徐汇区牙病防治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