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组织工程化骨构建及其修复异体骨缺损的放射学评估

作者:阳富春; 杨志明; 周悦婷; 李秀群; 林凡; 秦廷武; 罗静聪; 解慧琪
来源: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02): 223-225+401.
DOI:10.3321/j.issn:1673-8225.2004.02.015

摘要

目的:用生物衍生骨材料和同种异体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并从放射学评估其植入猕猴体内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于猕猴胫骨结节抽取MSCs并使诱导分化为成骨样细胞,培养后与人源生物衍生骨材料体外复合构成组织工程化骨,植入15只异体猕猴桥接桡骨2.5cm节段骨缺损作为实验组;用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桥接对侧同样大小骨缺损作为对照组;另取2只猕猴双侧桡骨同样部位和大小骨缺损旷置作为空白组。术后3,6,12周时双侧前臂正侧位摄X线片,空白组于术后12,24周摄X线片,用放射影像学评分和图像分析X线阻射影比较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实验组骨缺损放射影像学评分以及新生骨痂的密度在3,6,12周均优于对照组。空白组术后24周骨缺损均无愈合。结论:生物衍生材料和同种异体MSCs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猕猴桥接大段骨缺损可使骨缺损达较快修复。

  • 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