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和"无"字在文字史上的三种形态——"亡"、"無"、"无"遥相呼应,《庄子》文本中的"无"也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形而下之"无"、形而上之"无"、绝对之"无"。形而下之"无"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无"可以否定人为之"有",可以帮助人忘掉自然之"有",并可以作为与形而下之"有"共生的存在让"有"成为"有";形而上之"无"之所以存在,从本体论上讲,是因为"道"被"无"所规定,从宇宙论上讲,是因为万物起源于"无";绝对之"无"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不仅要否定"有",而且要否定可能成为新的"有"的"无",即作为动词的"无"才是真正的、生生不息的"无",绝对之"无"不仅因为其无"有",所以能泰然让之,而且能依靠其...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