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双能量CT多定量参数联合常规CT征象鉴别卵巢原发上皮性肿瘤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21年1月~2023年6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166例经手术证实的卵巢原发上皮性肿瘤病例,所有患者术前2周内均行能谱CT增强扫描,根据术后病理分为良性组(n=74)和恶性组(n=92)。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特点及常规CT特征。由2位观察者分别独立测量病灶相关双能量CT定量参数:动脉期、静脉期碘浓度,计算标准化碘浓度,测量40、50、60、70、80、90 keV单能量CT值,计算动脉期、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K40-90 keV)。采用组内相关系数检测2位测量者测量参数之间的一致性。比较两组之间各参数的差异,筛选出P<0.1的变量作为输入变量,逐步建立基于常规CT征象、双能量CT定量参数及两者联合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ROC曲线比较3个模型鉴别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曲线下面积的差异。结果 2位测量者对动脉期、静脉期两组间测得的各参数一致性较好,组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75。良性组与恶性组的一般临床特点(年龄、临床症状)、8个常规CT征象(肿瘤位置、肿瘤形态、肿瘤边界、肿瘤密度、腹水、是否伴腹膜/网膜转移、膈上淋巴结、其他脏器转移)与双能量CT各定量参数(动脉期及静脉期CT40 keV、CT50 keV、CT60 keV、CT70 keV、CT80 keV、CT90 keV、K40-90 keV、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常规CT征象、双能量CT定量参数及两者联合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60、0.764、0.883。经DeLong检验,基于常规CT征象的模型和基于双能量CT定量参数模型之间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59, P=0.510),基于常规CT征象的模型和基于两者联合的模型之间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07, P<0.001),基于双能量CT定量参数模型和基于两者联合的模型之间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70, P=0.001)。结论 相较于常规CT征象或双能量CT多定量参数,两者联合对鉴别卵巢原发上皮性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