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3年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09年3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并完成3年随访的6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1例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其中单节段置换26例,双节段置换5例,13例14个节段应用Bryan假体,18例22个节段应用Prestige LP假体,34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其中单节段融合28例,椎体次全切双节段融合6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2、24及36个月对患者进行SF-36生活质量量表、JOA评分、NDI评分、Nurick分级的评估,术后36个月采用Odom’s标准评价临床效果;在各随访时点采用颈椎正侧位X线片观察置入物的稳定性,并采用动力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屈伸活动度;同时记录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JOA评分、Nurick分级术后各随访时点较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F-36躯体评分及心理评分、NDI评分术后各随访时点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置换组优于融合组(P<0.05)。术后各随访时点置换组手术节段屈伸活动度维持在术前水平(P>0.05),而融合组手术节段屈伸活动度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置换组中2例患者发生假体前移,2例发生轻度异位骨化,1例因脑脊液漏接受二次手术。融合组中1例患者发生了假关节形成,6例存在供骨区的疼痛,3例因邻近节段退变接受二次手术。[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年随访疗效均满意,且前者保留了手术节段运动功能,减少了融合导致的多种并发症。

  • 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