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传统乐教思想主要体现为“声有哀乐”和“声无哀乐”两大流派。儒家“声有哀乐”对(礼)乐教化进行了理论反思,认为喜、怒、哀、乐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与自然、刑法、政治、道德等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从而发挥移风易俗的作用。“声无哀乐”借鉴了道家思想,强调音乐的审美属性,但没有否认音乐的教化功能,而是通过解释音声的本质,揭示了音乐移风易俗的发生机制。“声无哀乐”推进了“声有哀乐”有关德性教化的论述,实现了传统乐教思想的演进与融合。
-
单位长沙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