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公、定公、哀公是孔子真实生活的年代,因此被称为孔子时代。礼崩乐坏是孔子时代给人的普遍印象,但如果从人物称谓的角度看这一时期的“礼崩乐坏”,还需要进一步讨论。今本《左传》1保留了大量先秦人物称谓,不合礼称谓主要分为不敬之称和僭越称王两种,前者出现于国家利益或个人利益冲突时,后者出现于吴楚这种“非华夏集团”2。据统计,两种不合礼称谓均不具有普遍性,不能作为“礼崩乐坏”的典型表现。